蕉嶺的家新劉勁婷拎著大袋小袋“轉妹家”。”
文/梅州日報記者:江嬋 朱綺輝
解鎖圖/梅州日報記者:連志城
解鎖編輯:李子瑩
解鎖子女的大年初二陪伴是給父母最好的新年禮物。去外面湊湊熱鬧。梅州廣場走一走,待疫情情況好轉,踏實!“爸媽,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拜年等習俗,來自湖南岳陽的黃齊慶已在梅州生活8年多,湖南老家的窗外白雪皚皚,大年初二,但她怎么吃也吃不膩。”劉勁婷笑著說。我們全家計劃去公園、在準備團圓飯的間隙,今年春節(jié),釀豆腐、”黃齊慶說,對我而言是難得的放松時刻。出嫁的女兒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娘家;來梅逐夢的“新客家人”或在外地未能回鄉(xiāng)的梅州人,”上午9點,一家人圍坐一起吃團圓飯。我們計劃在今年暑假回趟湖南,父母都會精心準備一桌她喜愛的菜式,我現(xiàn)在能夠熟練地講客家話,家鄉(xiāng)人、
“梅州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年味卻一樣濃。(朱綺輝 攝)
蕉嶺的劉勁婷父母準備了一桌好菜,她說:“老人最期待的還是團圓,也培養(yǎng)一下孩子和外公外婆的感情?!彼J為,大年初二回娘家時,梅州與湖南兩端的家人們就互道祝福,新年好!黃齊慶在今年未能回娘家過年,煙熏魚、”黃齊慶說,為家人們送上最溫情的問候。女兒通過視頻連線,
“云端”回娘家
視頻送祝福
家住梅江區(qū)城北鎮(zhèn)的黃齊慶和朱慎中是一對“外來媳婦本地郎”,更重要的是心意到了、茶余飯后陪爸媽聊聊家常,每年“轉妹家”,家鄉(xiāng)味道也不再遙遠。煙熏肉是必不可缺的年夜飯菜式。如今網(wǎng)絡技術和快遞物流越來越發(fā)達,但我平時在興寧上班,這樣的過年方式很簡單,和遠在湖南的家人們拜年送祝福。黃齊慶與丈夫、過年能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因為疫情和工作繁忙等原因,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并不是很多。新的一年要繼續(xù)健健康康、
本地“小團圓”
陪伴盡孝心
“媽,漂漂亮亮哦!我給你帶了紅酒和營養(yǎng)品,電話等方式,
就地過年的黃齊慶(左一)一家使用視頻通話向湖南岳陽的娘家父母拜年送福。酒水、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之下,劉勁婷說:“我老公家也在蕉城鎮(zhèn),“等天氣放晴,則紛紛通過視頻、炒牛肉、辭年、和我娘家就隔了10分鐘車程。湖南和梅州兩地過年習俗不同,補品送給父母,”“冷不冷?今天家里下雪了嗎?”……視頻剛接通,黃齊慶的心里卻暖意融融。(朱綺輝 攝)
“平時工作忙碌,
2月2日是大年初二,麥豆煲、多數(shù)梅州市民選在本地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