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2025年9月6日

時間:2025-09-21 03:44:15 熱點

我想起了月兒

□ 徐 岳

看了老朋友王玉仁發(fā)來的灣韻《補胎補到天邊邊》編委會,還有發(fā)在網(wǎng)上的丨年一組詩文,真是月日又感動,又佩服!灣韻一個以補胎為營生的丨年商家竟這么赤誠地組織文字,認真而又耐讀,特別是月日能引起我的回憶。我忽然想起一個河南同學(xué),灣韻名叫月兒。丨年

抗戰(zhàn)后期,月日我六歲了,灣韻剛在岐山鄉(xiāng)下蒲村小學(xué)上一年級,丨年一天班上突然來了個新同學(xué),月日穿了一身稀罕的灣韻灰制服,非常引人注目、丨年羨慕,月日因為全校還沒有誰能像他有這么一身的打扮!不過,很快有人就認出了他。有人說水務(wù)科技公司,他媽領(lǐng)他到我村時,我還給了他一個大白饃!

他名叫月兒,人很活潑,很快就和大家混熟了。他家在河南開封,被日本鬼子占領(lǐng)了,爸爸慘遭殺害,媽媽領(lǐng)他偷跑出來逃了個活命。同學(xué)們都沒見過日本鬼子,他給我們學(xué)鬼子用日本話罵中國人、用刀槍刺殺中國人的殘酷事例等等。他還給我們教會了一首新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從此同學(xué)們更加痛恨日本鬼子,也更加同情、更加喜歡月兒了。誰家有了好吃的,都會給月兒拿一些。有一次,我們還去看了月兒的“家”。他家在離學(xué)校不遠的黃家溝道,本是一孔無人居住的丟棄了的窯洞,門窗雖很破舊,遮風(fēng)擋雨還是可以的。月兒媽是個大個子,腳是個棒棰腳,一身補丁衣服;河南話味比月兒重得多,但卻能基本聽懂她的大意:月兒很愛上學(xué)讀書,從開封逃出時就說,不論逃到陜西哪里,只要有學(xué)校他就要上學(xué)。他不嫌重,要背上他最喜歡的那套學(xué)生服。她還特意叮嚀我們這幫同學(xué),要多多原諒月兒的過錯,和他交朋友。

月兒媽的話使我們很受感動,此后月兒與我們更親密友好了。日本投降后,俗話說,哪噠人愛哪噠,月兒和他媽歡天喜地地回了開封老家。明知見不著月兒了,我們有一次,提了草拌籠,去黃家溝道割野草,特意去了月兒的“家”,開始有人高聲喊叫“月兒!月兒!”見沒有人應(yīng),有人就舉起割草的鐮刀,帶頭唱起了月兒教給我們的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當唱到最后齊聲喊“殺”字時,就像月兒曾經(jīng)要求過我們的那樣整齊、有力、憤恨!孩子到底是孩子,不一會兒,就有人學(xué)著月兒他媽站在家門口高腔大嗓子喊兒子回家吃飯的腔調(diào),把“月兒”兩個字扯得又長,喊得又高!接著就有幾個月兒他媽喊“月兒”的聲音也響起來了,響聲真把黃家溝道能抬起來!

聽不到月兒的回音也不要緊,但我們心里都知道月兒和他媽都回到了那個被趕走日本鬼子的新開封了……

最后,我要向老朋友王玉仁說,補胎的鄉(xiāng)親們,把輪胎補到了天邊邊,也對國家的民族的大事操心操到了頂尖尖。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八十周年的日子里,祖國的強大,使我相信千千萬萬個月兒都不會再去重復(fù)“開封月兒”的命運。

雙橙(油畫)              金凡 作品

喜歡做飯的人

□ 彭 嵐

孩子長大離家后,我和先生兩個人的生活變得很簡單,說得最多的是“今晚吃什么”。下午,先生去家附近的超市轉(zhuǎn)了一圈,晚餐,便有了紅燒大排面。

大排面是先要花些功夫加工的,先是刀背拍打斷筋,再加料腌制,最后放油鍋里煎炸。我喜歡吃放了很多蔥的紅燒大排面,兩大把香蔥,在油鍋里煸炒時加了小洋蔥切出來的洋蔥末,以提香味,然后放入煎炸好的大排面,加水加料至入味收汁。我的胃口大,我的面需要放兩塊大排,一大筷子炒得黑亮的香蔥,一大筷子綠色蔬菜,一碗充滿誘惑的紅燒大排面就做好了。

看著我欣喜的表情,先生說:“今天的大排面花了十塊錢?!?言下之意,只是簡陋的一碗面。我說:“大排面有價,情義無價?!?這情義是做飯花出去的功夫。

需要更多功夫加工的,是八寶辣醬面。像是對各種食材的集結(jié),如名,需要用到的食材至少八種,還都要切成丁,分開焯水煸炒,加醬加料,燜煮到熟,才成面的澆頭。土豆、豆干、香菇、冬筍、花生、豬肉,是基礎(chǔ)配置,貢獻了口感和香味;青豆、蝦仁,是顏值擔當;而最重要的,卻是醬,既要有甜味的甜面醬,又要有咸味的豆瓣醬,還要一點帶辣味的醬,有了這三種醬,才能把一眾食材帶領(lǐng)融合在一起。

同樣,先生會說,這都是些普通的食材,好像一碗面上不了大臺面。做飯是麻煩和辛苦的,哪怕是一碗面,除了出門采購食材,看看如戰(zhàn)場的廚房:砧板、菜刀、碗盆,各種調(diào)料,在那位穿著大紅圍裙的廚師忙碌地制作下,濃縮成享用美食那一刻的幸福。這樣的功夫,不但上得了大臺面,還讓品嘗過如此美味的人,成了有福之人。

我們繼續(xù)著“晚上吃什么”的討論,想念的上海菜,一一出現(xiàn)在飯桌上,熏魚、白斬雞、糖醋小排、四喜烤麩……先生知道,不同的肉菜,需要買不同部位的豬肉;他一次次地開車跑超市,知道哪個超市的蔬菜最新鮮,哪里的海鮮下午從機場剛拉來;雞鴨魚肉,沒有哪一道菜,可以難倒他;他有多種廚房小工具,會磨出檸檬末,切出蘿卜絲,調(diào)出自制的醬。他是廚房的將士,是食材的指揮家,是普世中的強者。

時光給了我這樣的機會,讓我慢下來,對司空見慣如先生做飯的事情,可以仔細地看一看??粗苓M跑出的采購,在廚房切配腌制,煎炸蒸煮,神情專注地守著小火慢燉的湯,便體味到了做飯的麻煩,也明白食物的美味不是輕易而來。晚餐時間成了幸福的時刻。吃完飯轉(zhuǎn)頭看,通常有一縷夕陽透過窗口斜射下來,照在沙發(fā)的坐墊上、墻壁上、玻璃櫥柜上。在夕陽的照射下,珠子和玻璃,閃閃發(fā)亮,就像平常日子的無價情義,在發(fā)著亮光,照進暮年里,讓人體味到安寧和溫暖。

支撐人們熱愛生活的,就是因為擁有這些細微而無價的時刻:一碗面,無盡的耐心,和喜歡為你做飯的人。

回鄉(xiāng)之路(外一章)

□ 陳毅藝

曾后悔年少時的沖動輕狂,揮揮手便決意四方闖蕩。那時,以為故鄉(xiāng)很近,父母還年輕; 那時,回故鄉(xiāng)的路很冷清,回故鄉(xiāng)的人也懶惰……以為自已鮮衣怒馬都很能!

驀然回首,人到中年,時光匆匆?guī)ё吡宋业母改?,歲月也讓我們慢慢變成父母……孩子尚小,自覺雙肩重擔?;毓枢l(xiāng)的路開始有點長,回故鄉(xiāng)的腳步有些忙亂!

每當想到家鄉(xiāng)的親友,每當想到家鄉(xiāng)的山水,我心我情又回到當年。這回鄉(xiāng)的路呀,仿佛是一條影帶,一首壯歌;一首長詩,一幅巨畫……都清晰記錄下沿途的滄桑變化,也載入我輩的奮斗旅程!

這熟悉又陌生的返鄉(xiāng)路,是我認識外面世界的路,也是刷新認知故鄉(xiāng)的路。盡管我曾往返無數(shù)次,車輪重復(fù)卷走看不見的舊塵,但我思鄉(xiāng)念親的淚水已飄過……那塊故園熱土,那回鄉(xiāng)之路啊,是那么近,又那么遠!

人生難得幾回聚,夕陽更難幾回醉。今天又與秋風(fēng)作伴還鄉(xiāng),目光所及,變的是沿途風(fēng)物,是車廂里那位鬢髮漸白的游子……我們雖已不復(fù)風(fēng)華正茂,但我們珍惜歲月雕刻的縱橫皺紋,哪怕人生際遇起伏變幻,不變的是故鄉(xiāng),是回家的方向!

對一滴水珠的遐思

那條肥碩而扁長的蘭葉,在晨霧中洗濯得化不開的濃綠。讓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露水如透明的膠水貼在上頭,在那墨綠色的襯托下更顯剔透晶瑩。

那若隱若現(xiàn)的葉脈,似我小時迷走過的長巷。我俯瞰這水珠,屏住呼吸怕呵出的微氣吹破她的完美。更不忍撫摸,擔心碰醒她昨夜未完的春夢。

我不對你呢喃,我不想我的囈語打擾你的清靜。我在想她沉默的凝聚力,無言獨立遺世的風(fēng)骨,以自己不卑不亢的姿態(tài),搖曳在地的低處,飽受風(fēng)雨嚴寒,仍不羈面對酷暑暴日張揚。

將昨夜散漫零落的霧氣聚攏,化為看得見的力量,你的沉默就是力量,你的容忍就是靜美。

我贊嘆她的謙和,低眉不愛喧嘩!

我敬佩她不高仰,不與鮮花爭艷!

碧海藍天間的從容

□ 張涵嫣

珠海這座城市,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與海相處。站在情侶路上望去,海水呈現(xiàn)出由近及遠的色彩變幻——淡綠、淺藍,最后融化在天際線處,仿佛大自然親手繪就的一幅漸變水墨。

珠海的綠意是滲入城市肌理的。街道兩旁的古榕垂下氣根,如同長者的胡須,記錄著時間的痕跡。市花簕杜鵑在春季綻放時,整座城市陷入一種溫柔的狂歡,那種紫紅色不像北方花朵那般濃烈張揚,而是帶著嶺南特有的含蓄與熱情兼具的氣質(zhì)。珠海人似乎深諳“留白”的藝術(shù),在這座被譽為“百島之市”的城市里,建筑總是不急于填滿每一寸土地,而是恰到好處地讓位于自然。這種城市規(guī)劃的智慧,使珠海避免了其他沿海城市常見的擁擠與喧囂,保留了一種難得的呼吸感。

珠海的歷史記憶是層疊的。唐家灣的古村落里,青磚灰瓦的嶺南民居靜靜地訴說著往昔,那些精美的磚雕,記錄著僑鄉(xiāng)文化的交融與變遷,而相隔不遠的現(xiàn)代建筑群,則勾勒出經(jīng)濟特區(qū)的天際線。這種古今交融并不突兀,反而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和諧——就像老香山人喝早茶時,既保留著傳統(tǒng)的沖泡技藝,又不拒絕智能手機掃碼點單的便利。珠海人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是:記得來路,卻不沉溺于過去。

珠海的夜晚有著不同于白晝的魅力。當夕陽余暉逐漸被霓虹燈光取代,海邊開始聚集散步的人群。珠海人的步調(diào)總是從容的——或是習(xí)慣了與自然共處的智慧。他們不會急匆匆地趕路,而是保持著一種近乎優(yōu)雅的從容,這種從容滲透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茶樓里慢慢品茗的老人,公園里練習(xí)太極的身影,甚至十字路口等待綠燈的行人臉上都少見焦躁的神色。

珠海最動人的,或許正是這種與大海如何相處的智慧:知道潮汐有漲有落,所以不急不躁;懂得長風(fēng)來自遠方,故而順勢而為。在這碧海藍天之間,珠海人找到了一種現(xiàn)代都市生活罕有的平衡——發(fā)展與保護、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忙碌與閑適的平衡。

離島星羅棋布,如同散落海面的珍珠,每座島嶼都保持著獨特的性格。有的開發(fā)完善,有的依然原始,但共同的是那片環(huán)繞四周的藍海。乘船前往海島的路上,常能看到白海豚躍出海面,那一刻的驚喜,仿佛是這座城市送給來訪者的秘密禮物。

珠海不言不語,卻已道盡千言萬語。它不刻意證明什么,只是靜靜地依偎在南海之濱,保持著自己的節(jié)奏與呼吸。在這急管繁弦的時代,珠海的從容就成了一種力量,提醒著我們:城市的意義不僅是經(jīng)濟增長的引擎,更應(yīng)該是人們詩意棲居的家園。

標 本

□ 房鑒皓

你在日歷上標紅的紀念日

夾住頁腳那枚褪色的書簽

是否連影子都會沉默

你眼中有整片星空的倒影

我卻在尋找最暗的那顆

它藏著你睫毛投下的陰影

如果風(fēng)能帶走所有諾言

我愿把心跳系在蒲公英上

讓它降落在你掌心生根

月光碎在汪洋大海的漩渦

我打撈起所有光斑

拼成你名字的形狀

當慧炬點亮暴雨中的希望

卻找不到能漂向你的港灣

毀滅搖搖欲墜的小船

等候鳥開始遷徙的夜晚

我低頭數(shù)盡羽毛

發(fā)現(xiàn)每根都寫著“無歸期”

高粱紅(組詩)

□ 魏忠友

高粱紅

這個結(jié)實的莊稼衛(wèi)士

高舉鄉(xiāng)親們生活的火炬

執(zhí)著于風(fēng)雨酷暑中的召喚

田野的赤子放飛著心靈

風(fēng)涌青紗帳

多少往事秘密任草蟲竊竊私語

秋露微涼

熱血漢子也有柔情似水

的確是個紅臉大漢

好像與酒有著不解之緣

高昂的頭顱

即使喝醉也無悔于赤膽忠心

一缸缸甘醇的美酒

都來自酷熱和汗水的熏蒸

爺爺把飽滿的籽粒發(fā)酵

把高粱的靈魂逼出來

這個大地赤子呵

好像與富麗高貴無緣

只一心在鄉(xiāng)土上吟誦

護佑著一代代子孫火紅的追求

致敬一株玉米

長得是粗俗了一些

可笑起來很好看

金色的大門牙對生活充滿了自信

奶奶曾說:丑人命硬

給片地就生 澆瓢水就綠

從不嫌棄腳下的土地

天生的粗糧

常與窩窩頭和餅子為伍

接濟了漫長的艱苦歲月

更多的是喂養(yǎng)了六畜興旺

總想保持亭亭玉立

旱也不低頭 澇也原地堅守

艱辛孕育的果實總懷揣到秋后

綠葉喂過牛羊

秸稈燒火做飯

這個老實本分的農(nóng)家姑娘

只忙著一生奉獻

哪有空閑去爭論身份高低

大豆圓圓

一片綠油油的豆田

總藏著蟈蟈起伏的鳴唱

直到豆葉變黃稀疏

一行行綴滿鎧甲的大豆披掛上陣

踩著早晨的露水抑或傍晚的霧靄

小心收割這一壟壟敦實的莊稼

只有侍弄過這塊豆田的人

才感覺到糧食沉甸甸歲月沉甸甸

金色的豆粒跳躍在

母親富有節(jié)奏的錘豆木錘間

父親趁著風(fēng)向揚起木锨

金色的弧線劃破晚霞

這枚曾滋養(yǎng)了祖先五千年的種子

顛簸在歷史的長河中

搖變成雪白的豆腐

與晶瑩剔透的豆芽裝飾著貧苦歲月

如今,乳白的豆汁清香

以及油條、雞蛋成了早餐標配

大地乳汁呵

健壯了曾瘦弱的華夏兒女

每一粒糧食

都深愛著自己腳下的土地

奉獻著一生一世

傳承著不滅的靈魂

歲月榮光和平禮贊

□ 柳岳華

長安街闊展雄風(fēng),將士鏗鏘步若鐘。

銀鷹呼嘯撕云帛,鐵甲轟鳴震昊空。

血染旌旗曾捍土,功銘史冊為騰龍。

和平利器昭寰宇,浩氣長存華夏宗。

亚洲美女福利视频_无码AV免费播放在线_最新人妻系列无码专区_911亚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