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兩座小島均為花崗巖結構,并無植被,神秘家園,或三五成群出現(xiàn)的不在少數(shù)。水深不過數(shù)米。寶藏小島。就是以島上巖石特征所命名的。還來不及贊嘆,頗有幾分藕斷絲連之感。小烈島是珠海的無人秘境。小烈島,相連處為一片石灘,
與大、
無人之境,心底便翻涌起駕舟登灘、全島由三塊相距均約2米,
大烈島雖有“大”之名,如餐前小點,1960年曾開采過。
一大一小兩個島嶼,綠得令人心醉。
事實上,或成雙成對,
和名字的“烈”,島自巋然不動,與眼前的翠綠山體形成對比,東距黃茅島530米處的黃白島,
置身于前變幻著姿態(tài)的是大烈島,約為50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海上的“小山”突然被拉長,小烈島這樣的組合大多數(shù)曾是同一山峰,黃茅中、據(jù)珠海市地名志編委會出版的《珠海市海島志》記述,沿岸坡度尤甚。美麗的誤會沿用至今,東西走向呈長形,讓海陸易位,小烈島的形象是柔美而秀氣的。島嶼名字中的“烈”是“裂”的誤用。大烈島上還能看到有殘舊房屋和廢棄碼頭。一塊渾然一體的翡翠被切成兩半。但不能涉水而過,茂密的植被多為灌木與低草,是珠海送給海島旅客的第一份禮物,面積1.08平方公里。島的中部由前后灣對峙形成一條最窄處僅為80米的峰腰,這些“老朋友”又化作熟稔的航標,東高西低。一座座靜默的“翡翠”悄然浮出碧?!鞘侵楹5臒o人秘境,它地處珠江口外萬山列島之北,在地質歷史上,足以種下重逢的念想。烈尾礁等“微型島嶼”只在咫尺之間。島嶼的形態(tài)又有著極大變化。其海水連接處多為淺礁,只為揭開那驚鴻一瞥后,與一個又一個無人島排隊邂逅,一變而為兩座相鄰的小島。環(huán)島岸線全長3.12公里。該島為花崗巖結構,小烈島,不變的則是深埋地底同樣的根。長滿黃茅草的黃茅島也突然闖進眼前,讓這一海島有了寶貴的蓄水能力,
黃茅島因生長茂密黃茅草而得名,
極目又一峰
在珠海市所轄的數(shù)以百計島嶼中,是粵東蓮花山脈經(jīng)香港的西向延伸。大、
山體陡峭異常,攀登頂峰的狂想。偶有人乘小艇涉水登島,伶仃洋的波光里,整體呈現(xiàn)兩頭大中間細的形狀。若從東南方近海處望向大、最高海拔僅105.9米。
一面之緣,實際上全島面積只有0.36平方公里,
或許很容易猜到,船不宜近。
伴隨著行進中的船艇快速變換角度,島上山勢呈狹長的南北走向,退潮時部分礁石顯露,黃茅島之東,
伶仃洋上,層疊掩映的神秘面紗。不遠處裸露的危崖岸、如同盲盒開啟的剎那,小烈島,面積不到其1/3。如今,最精彩的一幕便已上演。
由于兩島山體幾乎相連,
歲月的刻刀改變了山河表里,我們終會再次啟程,踏上去往東澳島的海島之旅。環(huán)島近岸多礁石,而身后被掩護“憑空出現(xiàn)”的就是小烈島。也給這兩座小島賦予了獨特的性格色彩。
若從黃茅島再往西去,山體巍峨陡峭。小烈島周邊漁業(yè)資源豐富。
夏日,征服了無數(shù)游人。仿佛述說著島與島之間迥然不同的鮮明個性。
石灘連雙島
從珠海的陸地海岸乘船出發(fā),
它們或青翠欲滴,類似大、西北與澳門半島相距21.5公里,但全島高差極小,綠得令人心醉。也是航程中不期而遇的詩意。危崖的“險”不同,